查看原文
其他

房素平:循法守正,不惧远方 | 庭前 · 十佳青年评选

房素平 庭前独角兽 2021-06-09

十佳青年


第三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评选活动如期而至。庭前独角兽每日将陆续推送23位候选人的成长故事,之后将进行十佳青年网络投票和现场评选活动,敬请期待。








奋斗为本 追求卓越


房素平(上海松江法院)



成长故事

第三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候选人





人,总是需要一盏明灯作为指引,才不至于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茫。只要循着这盏明灯走下去,人的内心就永远是那艳阳天。幸运的我,已经找到了这盏明灯——我喜欢的刑事审判事业。



用严谨,绘就刑事审判的底色


每当别人听说我是刑事法官,总是对这职业充满好奇。我听到最多的问题是:“你们刑事法官是不是想判几年就是几年”,或者是:“某某情况要判多久”。每次,我必然要认真解释以解除误解:“法官尤其是刑事法官判案,只能依据现有证据查明的事实,根据法律规定作出判决,法官拥有的是有限的自由裁量权,而且该权限的运用也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来决定”。相关回复,也一定有前置条件:“如果你描述的情况属实,可能会涉嫌某某犯罪行为”。得到这样的回答,提问的人往往未必满意。


之所以如此繁琐而“絮叨”,我想是因为职业使然。刑事法官在庭审中往往给人感觉很有权威,这除了庭审中有法警执勤、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能有效遵守法庭秩序外,我想这权威和严肃更多是来自对在案证据的严谨审查、对刑事诉讼程序的严格遵守。对辩护人庭审前提出的各种申请,会依照《刑事诉讼法》的规定在法定时限内审查和回复;对诉讼参与人未提出的问题,也一定予以注意且有相应处理意见。


我曾经审理过一起经济类案件,案件的侦查卷宗数十册,其中仅银行流水和明细的卷宗就多达十余册。为了弄清资金来源和流向,我仔细翻阅记录每一笔账目,对不同账户的资金流水做交叉对比分析,查明了案件关键事实。虽然,最终在判决书中显示的分析说理,可能只有篇幅不长的几句描述,但论证过程的艰辛,大多是隐藏在文字背后。即便很多的工作要求和过程,难以体现在判决书中,但那份严谨和细致,永不会变。


“某某案,目前还需要重新对被害人伤势做鉴定,而且由更加权威的机构作出”;“某某案,对某项证据还需补强”;“某某案,建议变更起诉内容”……为了将案件办得更细致,我和检察官之间常常会发生上述这样的沟通和交流。


曾记得有人对我说过:对我们而言,一个案件可能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;但对当事人而言,一个案件可能关系着一辈子的前途、一家人的幸福。也因此,上述种种,就成了刑事法官最日常的严谨。




用专业,担当起肩负的重任


2010年我进入松江法院,2012年我担任助理审判员,至今,我在刑事审判岗位已有8年。8年间,我办理各类刑事案件2000余件,经过千锤百炼,已经从当初那个青涩的法律职场新手,蜕变成一名成熟、稳重、可堪重任的专业法官。


记得2017年,我审理了一起醉酒驾车引发的危险驾驶案。这类案件中,被告人一般是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,醉酒驾车的基本事实比较清楚。但该案稍显特别,案发当时,被告人王某某是在管理较为封闭的小区地下车库入口处驾驶车辆。这样的路段是否能认定为“道路”,在醉酒驾车入刑后,曾有过讨论,也有不同观点。在主审的案件中碰到这样的问题,但作为法官,我无法回避;而且,在审判实践中讨论法律适用的问题,更有助于让理论契合和服务于实践。


为了更好地了解案发现场,我带着书记员实地调查了小区管理状况,观察了小区封闭管理程度;向物业管理负责人了解物业公司更迭前后管理模式的变化,向保安询问管理制度的落实程度;调查小区内是否设有商铺及是否对小区外居民开放,逐一查看小区内数个地下车库的规模及地下车库的管理模式。最终,根据了解到的小区实际情况,充分论证了案件中的路段应属于“道路”,判决被告人王某某构成危险驾驶罪,解决了法律适用的难点,也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。


刑事方面的司法解释和新规定很多,刑事法官的知识储备也需要经常更新。每当新类型案件到手或者新规定出台,从头至尾的系统学习是必备程序,也只有如此,才能保证专业的业务能力和水准。日常工作中,我和同事之间的谈话往往都以“我的案件中碰到一个问题,听听大家意见”作为开场,接下来,就是一次次的观点交锋。


办案过程中,加班也难免。就在去年,我审理了一批团伙案件。为了更好地审理,除了大量阅卷,我还要学习相关的一系列规定,查询大量的审判案例和专业论文。在一个多月时间里,我几乎每晚都是全院最后一个离开单位的审判人员,最早在早晨5点钟就到达单位,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“披星戴月”。


我想,是因为热爱刑事审判,所以才眼中有光芒、脚下有力量吧,累且爱着。




因执着,成就了热爱的职业


我出生于冀东平原的一个小村落,因为时代和生活环境所限,童年里没有辅导班、没有艺术特长班。记忆里,春天和小玩伴在河堤拽着柳树荡秋千;夏天兜售冰棍体味“小商贩”的艰辛与不易;秋天在金色的农田里帮忙秋收;冬天在漫山飞雪中和小伙伴玩自制雪橇。童年时代父母的“放手”,给了我探寻未知、满足好奇的机会,更塑造了我勇于探索、敢于拼搏的性格。但那时候,怎么也没想到今天的自己,会成为一名理性、严谨的刑事法官。


由于受到了律政题材影视剧的影响,2002年,自己填写高考志愿时,选择了法学专业。大一学习时,晦涩的法学理论词汇让我困惑,那时的自己,不知道以后的职业目标是什么。但大一暑期在河北高院刑庭的实习经历,让我逐渐发现了法学的魅力。同时,我近距离地看到了真实的法官,他们会认真听取每一个提审的被告人意见,用证据规则认定事实,确定被告人的刑期。这样的观察,让我深切感觉到这是一份定义正义的工作,我也萌发了一个念想:想成为那里精明强干法官的样子。


2006年,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,攻读硕士。这所兼容并蓄、崇尚学术的学校以及博学多才的导师,让我开阔了眼界。如果19岁时成为法官还只是一个梦想,那么在2008年我的目标更加明确而笃定了。


但命运往往就是那么神奇。毕业时,记者、政府公务员等工作机会都摆在我面前,却唯独没有法院。权衡之后,我以松江区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到上海,在街道办事处工作。新环境、新角色让人兴奋,舒适的工作环境,和谐的办公氛围,让一切显得都很安逸。但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,夜深人静时,我独自静坐书桌前,看着书架上满满的法律类书籍,倾听内心最深处的声音,还是放不下当初的法官梦。即使法院工作任务重、压力大、常态化加班的现状早就为法律人所熟知,也没让我改变初衷。2010年,我报考了松江区人民法院。很幸运,被录取了。


现在回想起来,一切都显得云淡风轻,但只有经历过,才知道是心中最强烈的那份执念,带自己走到了今天,兜兜转转,成为了自己心目中精明强干法官的样子。




因热爱,还走在来时的路上


我在高校遇到一些年轻的学子,他们对法官职业充满了好奇心,但在选择职业时,由于种种因素,法官职业未必会成为他们靠前的选项。我在老家的亲戚、朋友,常常会因为我高强度的工作节奏,而担忧我吃得好不好、睡得好不好。面对周围这样的选择和担忧,我常常会想,可能是只有身为法官后,才真正懂得了这份职业本身的使命和荣光。


法律,将证据审查、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责任交给了法官。有时,判决书中一句定义化的描述,背后可能是法官大量的案牍工作,这是法官的严谨。有时,面对海量的证据、复杂的事实,需要抽丝剥茧式分析和论证,这是法官的专业。有时,面对集资类犯罪中数十名投资人的不解和愤怒,需要交换立场去理解、去安抚,不厌其烦地解释判决基础和法律规定,最终赢得投资人的理解,这是法官的温暖。法官是法律的践行者,是法治精神的传承者。


因为严谨、专业的工作,这些年,我收获了优秀公务员、优秀党员、松江区五四青年奖章、上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、嘉奖等各种荣誉。这是对我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的肯定,亦是鞭策。作为法官,我们很幸运,成为了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参与者和见证者。


夜深人静时,时常会一个人静下来审视一路走来的自己,问自己是否还保持着当初选择法院的那份热忱和梦想?我坚定地告诉自己,是的,且更爱。回头看看走过的路,我还在沿着原来的目标前进,这里是我实现梦想的地方。未来,我还会继续着我的审判事业,走在来时的路上。




更多候选人故事

欢迎关注庭前独角兽



编辑|刘佩璇

十佳青年评选

成长故事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